客服热线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  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锻造之乡转型中的困惑

天下三大苦:打铁、撑船、磨豆腐。

    明清时期,这里就有“村村点火,户户冒烟”的生产盛景。伴随着铁锤奏出的交响曲,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利用原始的锻造工艺,锻铸出定襄“一斗芝麻铁匠”的美誉,也开启了“中国锻造之乡”的先河。

    时至今日,定襄锻造企业自发集聚的工业园区内,几家红火几家萧索。一边有高耸的夹棒锤震颤着大地,下落捶打、机器轮转之声不绝于耳,订单不断;一边是厂房内寂静无声,院墙里荒草凄凄,久无生意。

    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顶峰的700多家,到今年正常生产的不足300家,定襄锻造业正面临着高潮后下行的巨大反差。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,装备水平有待提高、家族式管理居多、行业整合意识差以及融资能力薄弱的积弊使锻造企业发展步伐减慢,甚至停滞不前。

    去年以来,境外需求疲软、劳资成本上涨、人民币不断增值以及抗风险能力薄弱的叠加效应,使定襄曾经红火的锻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。目前,现有的567户锻造企业中,有百家左右经营状况尚好,而其余的企业则在“订单寒冬”中苦苦挣扎。

    面对这样的窘境,企业和政府都想追问一个“为什么”以及“怎么办”。

    话语权缺失背后:产业集群优势未发挥

    1999年,定襄县被命名为“中国锻造之乡”。2012年底,定襄的锻造企业虽然在数量上比之高峰期减少1/3,但是其产品质量、设备工艺水平均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。目前,定襄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118户,各种机加工设备10841台(套),年锻造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。主要产品有法兰盘、齿轮、轴类锻件、大型环件等四大类。

    “全国一年需要一万余套风电法兰,我们(金瑞、天宝、双环、富兴通)4家风电法兰企业的产能就可满足全国风电企业大部分的需要。”金瑞高压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志伟这样告诉记者。金瑞不仅是全国第一家制造风电法兰的企业,还是我国风电法兰标准的主要起草制定单位。

    这样代表行业较高水平的企业在定襄还有不少。然而,即使手握行业标准,拥有先进设备,产品占据半壁江山,定襄锻造产业仍然缺乏话语权和定价权。

    造成这种令人瞠目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据分管工业的县长助理张海瑞介绍,长久以来,定襄锻造企业规模小、经营乱、结构散的现状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,产能3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仅11户。产业整体长期承受周期阵痛——利润面前,一些小企业盲目上马,同行之间压低售价,产能过剩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滑;订单减少时,毫无抗风险能力的小企业一批批垮掉。同时,观念落后、抱团意识差以及小富即安也成为锻造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羁绊。

    作为一个产业集群,其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,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。反观定襄锻造业,会发现其产业共生体效应不明显,加工经营模式粗放,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效果不好。

    危机面前的共识:整合升级是唯一发展路径

    整合集成升级是定襄锻造业做大、做强的唯一路径。行业重新洗牌已然启动,残酷的市场竞争倒逼企业正视现实。

    “仅这台新更换的机器就价值3000多万元”,7月11日,在定襄县恒宇集团轰鸣的厂房内,任经理指着一台3600吨的油压机说,“订单少了,我们就边生产边培训员工,更换调试上新设备,进行产业升级。这样,等市场转暖了,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。”

    定襄最大的锻造企业——管家营法兰锻造有限公司从2009年就开始设备升级改造,累计投资2亿多元。现在,公司成立了山西法兰锻造行业技术中心,建造了我省最大的法兰出口检测实验室,还获得德国莱茵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在国内的唯一授权。

    冠力公司过去95%以上的产品出口,现在是国际、国内各占一半。有了订单,以此为纽带,冠力与50户企业长期保持着协作关系,形成了共享订单的松散联合。

    企业有自救呼声,政府有帮扶愿望。定襄县委、县政府积极谋划,在转型中推动锻造业走上集成升级之路,成就真正强势的中西部产业集群。而破除困难,依靠10家大企业带动500家小企业的 “1+50”模式,正是重要思路之一。

    一位业内专家语重心长地指出,现在定襄走的路正是温州20年前中小企业发展走过的路。一般中小企业往往缺少技术、品牌和销售渠道,不受银行青睐,转型难上加难。但是在定襄锻造业这个产业集群内,不乏技术水平高、品牌叫得响以及销售渠道成熟的企业,所以找到合适的产权、市场和技术载体是整合升级的关键。

    作为而不越位:创优环境即帮扶

    锻造业既是定襄名副其实的传统产业,又是重要的支柱产业。这里生产着全国70%的法兰制品,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法兰生产基地、世界上最大的法兰出口基地。2012年,定襄锻造产品出口创汇1.7亿美元,占忻州市出口的80%;上缴税金1.8亿元,占全县非公经济税收的80%。

    记者调查中发现,定襄锻造产业已经走过自发起步—精英带动—产业雏形—相当规模四个阶段。如今,这个产业群体在周期性自我调节后已经遇到不能回避的人才、融资等瓶颈问题。可以说,其转型升级,需要更多的政府政策支持。

    值得关注的是,定襄锻造业的形成有其自发性和独特性。长久以来,民营企业家已经依靠单打独斗闯出了一片不小的天地。政府如何帮扶,如何有效帮扶,才能解决企业家心尖尖上的难题,是一个不小的课题。

    定襄县委书记张文斌介绍,他们将破除干部求稳保守的心态,调整产业结构、加快经济转型。

    今年上半年,定襄在引导企业规避出口信用风险、帮扶企业融资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、设备产品升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。尤其是在技术革新方面,几家有实力的大企业都更换了新设备,采用新工艺,生产成本大幅降低,钢材利用率提高到80%以上,生产效率甚至提高了5-10倍。

    目前,定襄一方面招呼企业家们坐在一起,向政府倒倒苦水,说说困难;一方面积极进行摸底调查,为后续帮扶政策的出台打基础。下一阶段,准备在扶持龙头企业、组建行业协会、破解融资瓶颈、加快园区建设以及品牌打造等方面服务民营企业。重新选址的芳兰锻造工业基地业已实现三通,有着产业集聚升级意义的永旺物流园区也正在建设当中。

    穿行在定襄乡村间,法兰的字眼和标志随处可见。虽然地下无矿产,但定襄锤打出了一份独特的锻造文化,延续这份文化和骄傲,定襄人挣回真金白银时日可待。